服务热线:13955133297
江嫣工笔画艺术展
发布时间:2018-07-29       阅读次数: 29133

江芝荣,字嫣,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桐城。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民进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会员,天津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民进天津开明画院理事。

先祖江磊斋是桐城派早期文学代表人物,善诗文、丹青,有诗文及《十二真图》传世,桐城江磊斋墓及《十二真图》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祖父清末秀才,善书画,好金石。父善书法,通文史。姑母江孜的绘画,承于桐城派,画染常洲风,于皖之画坛别开面目。江嫣自幼随姑母习画,夯传统绘画之根基。先后入天津师范学校、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读书,师从王慧智、马翰章等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与绘画创作三十余年,其画日臻飘逸清雅,以诗求画,在婉约柔美之中散发出丝丝豪气,如诗的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先后百余幅国画作品在《中国书画报》、《天津日报》等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和参加市级以上美术作品展,并多次获奖。

1994年荣获天津市第四届田野文化艺术节书画作品铜奖。

1996年在天津市举办了《江嫣工笔画展》个展。

1999年荣获天津市首届盘山杯书画展三等奖。

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4年《晨曦》入选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并入编《作品集》、《秋声》入编《天津当代美术家、书法家经典》。

2004年作品《金秋》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全国电视中国画大赛》,

2012年《在创作中享受“阴柔”之美》海棠系列创作随感一文,发表在中国书画报上。

2012年《丽日融和》入选“2012当代百名中国工笔画家提名展”,并入选作品集。

2013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江嫣工笔画》作品集。

传略多次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民族文化人物志》等典籍。部分作品被海内外团体及个人收藏。多次参加天津市大型公益募捐义卖活动。







江 山 多 娇    嫣 红 姹 紫

——江嫣工笔画赏析

王慧智


江嫣生于书香门第,承家学,幼随姑母习画,传统绘画功底扎实。年长步入艺术院校,受系统学院教育,追摹宋代画风。观江嫣工笔画,深得宋画之精髓,追求静谧婉约之情境。 江嫣不但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更长于写生,北国巍巍太行间一石一花,南国版纳一草一木都能触发出她的艺术创作灵感。她把当代审美观念与传统观念相比对,试图找出表达当代审美理想的笔墨程式绘画范式。

江嫣绘画是沿着传统之路走来,1996年,她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文学评论家赵宝山曾在其《江嫣工笔画赏析》一文中如是评论:工笔画严格的师承规范使其形成一种小异大类的模式,导致了“摆设化”的滞板倾向,而江嫣在继承传统工笔画典雅美的同时,要为之注入一种生机,她以花之开放,鸟之展翅,人之翘首显之;以色彩浓淡、蕊瓣异姿并与绿叶奇石相衬,与背景明暗对映显之。此外,她努力避免单调,既画纤俏又画凝重,既画妩媚又画淡雅,既画清新又画古朴。尽管其意不免为拘泥传统所掩,但绘之用心,其义自现,故其思想总有表露,故值得珍视,这是开拓之举。由于传统的熏陶浓重,江嫣不可能一步两步走出“围城”,仍以扎实的工笔功底证明自己无愧为这项艺术瑰宝的恭谨继承人。

由此可见,江嫣当时绘画的整体面貌还徘徊于传统绘画的藩篱。涉猎的题材广泛,还没有找到一个冲破传统羁绊的突破口。限于当时她的年龄、学养还都稚嫩,也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但是,这对于江嫣来讲,并非坏事,扎实的基本功的修炼,正是为她日后破茧积蓄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江嫣的海棠系列图,表现的是恬静、婉约之情,在作品中能让人感觉到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恬静之情,把晨曦晓雾中的海棠画得含蓄而深邃,把蒙蒙细雨中的海棠写得含烟带雨姣妍可人,把和风丽日下的海棠画得花团锦簇随风摇曳,偏偏之姿、娇柔之态都幻化在了她的情思之中。

海棠图成系列,在时间上已距她的第一个个人画展一旬有余了。十几年,江嫣勤学苦练,乐于读书,在文学、美学、画论上用功颇深,提升了精神境界,艺术层次。

“春风用意均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浓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诗人为海棠销魂,江嫣为海棠倾情,她陶醉在海棠的幻境中,享受着海棠之美。她为画中的海棠、心中的海棠魂牵梦萦,用笔、用色、用心、用情诉说着她的海棠情结。倾注一腔浓丽情,泼洒一片海棠娇。

江嫣笔下的海棠无不散发着柔美婉约,清纯淡雅之情。

江嫣于绘画有聪慧之灵气,同时深受主流艺术思想影响,追求艺术上的崇高境界。江嫣于绘画的同时充满了激情,力求以情求画。

在绘画艺术中,创作的激情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光一味地靠情去肆意的表达,绘画就沦为一种情感的宣泄,而不是一种美的彰显。所以,以情求画表达精神境界离不开坚实的笔墨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笔墨功力及驾驭能力,才能融情意于笔意画意之中,泼洒心灵之妙境。

江嫣对艺术有追求,肯下苦功夫,有一定驾驭笔墨的能力。她近一时期的作品,于婉约阴柔之画风中透出丝丝阳刚之豪气,尝试大题材的表现。画风的不断变化,对于艺术的发展来讲是正常的,但是画家是否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笔墨程式来表达自己的深层次的哲理思想是至关重要的。江嫣静谧恬淡的画风中渐渐显露一些阳刚,对于在绘画旅途中跋涉的江嫣来说,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在给她的绘画下一个定论还为时过早,因为江嫣在绘画历程的年轮中还尚处年轻,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同龄的女画家中,她的绘画风格已经不同凡响了。

祝愿她在绘画历程的行进之中,由描摹状物,观物传情进入化景物为情思的艺术意境,形成属于她自己的所特有的绘画风格。









解 析 江 嫣 创 作 心 迹 

东白  



     又是海棠盛开的季节,窗外一簇簇娇艳的海棠花随风摇曳,淡淡的花香浸满进江嫣的画室。

一幅幅画卷展示开来,其中有小品也不乏宏幅巨制。我与为江嫣写过记实报道的两位记者作家,从早上开始看完了江嫣不同时期的百余幅作品,已是日落偏西了。用了近一天的时间,我们对每一幅画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一番说三道四,看法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是,从总体上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当今的花坛上,江嫣的工笔画,已有了渐渐清晰的自家面貌,从这百余幅作品中精选出五十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结成江嫣的第一部画集。

    自古以来工笔画多以斗方、手卷为胜,多为案头袖中把玩之物,大尺幅的工笔画为数不多,由于画幅的偏小以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偏弱。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当前工笔画的宏幅巨制不再鲜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为大赛展览而设计绘制的大幅工笔画不断地涌出,以求抓得住观众眼球具有冲击力,不惜在画幅大小上下功夫,诚然,尺幅的增大并未带来优势。何故,究其原因,多流于小画放大,空洞无物,更深层的问题,只缘于在工笔画原寸规则中游荡,在形式内容及空间感上,还只限于在绘画的二维上做文章,以至效果不佳。

    大作家的大文章,有大章节、大结构。大画家的大作品,也必定是大开合,大结构而且是重形式,讲内容。大画不单是画幅面积大,更重要的是在丈阔绢素之上,表现出所选题材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有机结合,推陈出新,才是功力,方显魄力。创作中,画幅增寸,难度逾尺,小画的创作难度无法与大画相比,小品画,方寸之地略施笔点染可一带而成,单纯的移入放大为大幅,原来方寸间的面积就会变成数平方尺之阔。小品画中略施点染即可解决的问题在此已不起作用,大画要解决的问题远比小品画要繁复的多。形式、结构、笔墨、色彩以及形与色的诸关系之中,如何在画面之中统一,难度陡增。

    画集中海棠系列的宏幅巨制展示了江嫣的创作才华,超脱了工笔花鸟花疏密对比陈规,彰显出的是一种山水画的深厚雄强,写意花鸟画的潇洒。与其早期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面貌,而且与当代同龄人的工笔画风格拉开了距离,有了别开的生面。这些变化源于她在工笔画创作的同时,研究写意山水、花鸟。在践行中将汲取的营养滋润着,茁壮着她的工笔画,修炼写意山水、花鸟功力的积累成就了江嫣海棠巨制的画风。

回顾前文《江山多娇 嫣红姹紫》评江嫣的工笔花鸟画文章中,曾言道:“从江嫣的工笔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艺术有追求。。。。。。,而且不难发现,在她婉约阴柔的画风中,又透出丝丝豪气”。通过前面赘述数言,解析江嫣大幅海棠作品,溯源其创作之脉络,您可否知其婉约阴柔之画风透阳刚之气之渊源之原由矣。

年届知天命的江嫣对人生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觉悟,他从心灵深处涌出对艺术人生的追问,她是否找到了更能表现人生的艺术手段,现在的江嫣秘而不宣,读者也许能从这本画集中看出些端倪,未知江嫣和各位读者以为然否? 拭目以待江嫣的第二本画集吧。